「黃岡起義」與華僑
潮州黃岡起義,又稱丁未黃岡之役,於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5月22日晚九時,同盟會在廣東潮州黃岡發動反清起義。起義中,700名義軍在距離黃岡城三華里德連厝墳集結,舉行誓師大會。 圖為起義軍誓師出發情形 此次舉義,孫中山委派海陽(潮安)人,新加坡華僑富商之子,許雪秋(1875-1912)發動舉義。1902年,許雪秋在新加坡結識了福建籍舉人黃乃裳,就走上革命道路,立志“逐滿興漢”。1906年,他又結識了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被委任中華國民軍東軍都督。 許雪秋:”潮汕民國第一人” 1992年4月,潮州饒平縣人民政府於當年黃岡舉義處立碑,紀念當年義軍義士們革命精神。 碑面記著: “潮州黃岡丁未革命舉義誓師處” 後方的碑記: “公元一九零七年歲次丁未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潮州黃岡革命起義軍 於五月二十二日 農曆四月十一日夜 九時集中於此處舉行起義誓師大會” 2017年4月伴隨妻子回饒平娘家過過清明。記得當天陪伴丈母娘到丈人墳前掃墓完畢後,路過此處,特意要求”街車“師傅在此處停下,才能在此紀念碑旁拍照留念。 “黃岡起義”紀念碑前拍照留念 到當地,才發覺一般人對“黃岡起義”這段歷史並不是太瞭解,也不太重視。與一位在當地銀行工作的中層幹部聊起黃岡起義時,他回應說:“那段歷史有什麼特別?那些只是老人家看的東西!”。另外,我們從墓園回城內時,“街車”師傅也覺得一個紀念碑,有什麼好拍照的。我的丈母娘馬上就回應說:“這是華僑”! 當然,我也知道我們無法通過這兩人的漠視態度,來評價當地人對”黃岡起義“的重視度。但是對我而言,”黃岡起義“是同盟會在革命道路上,一個歷史性的突破,也是當時海外華僑非常之重視的一段刻苦銘心的歷史事實。 “黃岡起義”創下了“六項第一”: “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第一次從海外委派將領歸國指揮起義” “第一次派遣成批海外留學生回國參戰” “第一次使用青天白日徽的旗幟” “第一次成立軍政府” “第一次發行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