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4, 2017

「黃岡起義」與華僑

潮州黃岡起義,又稱丁未黃岡之役,於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5月22日晚九時,同盟會在廣東潮州黃岡發動反清起義。起義中,700名義軍在距離黃岡城三華里德連厝墳集結,舉行誓師大會。

圖為起義軍誓師出發情形
此次舉義,孫中山委派海陽(潮安)人,新加坡華僑富商之子,許雪秋(1875-1912)發動舉義。1902年,許雪秋在新加坡結識了福建籍舉人黃乃裳,就走上革命道路,立志“逐滿興漢”。1906年,他又結識了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被委任中華國民軍東軍都督。

許雪秋:”潮汕民國第一人”
1992年4月,潮州饒平縣人民政府於當年黃岡舉義處立碑,紀念當年義軍義士們革命精神。

碑面記著:
“潮州黃岡丁未革命舉義誓師處”
 後方的碑記:
“公元一九零七年歲次丁未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潮州黃岡革命起義軍 
於五月二十二日 農曆四月十一日夜 九時集中於此處舉行起義誓師大會”



2017年4月伴隨妻子回饒平娘家過過清明。記得當天陪伴丈母娘到丈人墳前掃墓完畢後,路過此處,特意要求”街車“師傅在此處停下,才能在此紀念碑旁拍照留念。

“黃岡起義”紀念碑前拍照留念
到當地,才發覺一般人對“黃岡起義”這段歷史並不是太瞭解,也不太重視。與一位在當地銀行工作的中層幹部聊起黃岡起義時,他回應說:“那段歷史有什麼特別?那些只是老人家看的東西!”。另外,我們從墓園回城內時,“街車”師傅也覺得一個紀念碑,有什麼好拍照的。我的丈母娘馬上就回應說:“這是華僑”!

當然,我也知道我們無法通過這兩人的漠視態度,來評價當地人對”黃岡起義“的重視度。但是對我而言,”黃岡起義“是同盟會在革命道路上,一個歷史性的突破,也是當時海外華僑非常之重視的一段刻苦銘心的歷史事實。


“黃岡起義”創下了“六項第一”:
“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第一次從海外委派將領歸國指揮起義”
“第一次派遣成批海外留學生回國參戰” 
“第一次使用青天白日徽的旗幟” 
“第一次成立軍政府” 
“第一次發行銀票”


Tuesday, December 6, 2016

吳昶興:日本東京「歷史文化講座」

日本東京時間2016年12月3日(週六),在京的弟兄姊妹有幸迎來台灣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的吳昶興副教授給我們帶來歷史文化講座。吳老師透過歷史和文化的視角,更清楚地講解基督教入華的開始與近代的發展。雖然只在非公開圈子內宣傳,但是出席人數達20餘位,分別是來自8間教會的弟兄姊妹。

本次的講座主題為:
(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一部最早的基督教入華史
(二)基督教與新中國:以羅運炎為例

出席的每位弟兄姊妹都對此次講座讚嘆不已,紛紛表示受益良多,給予他們一個思考信仰與社會的機會。
謝謝吳老師的用心準備,也感謝上帝大大的恩典!
盼望今後還可以繼續透過各種不同視角,看到耶穌基督的大能和作為。
與吳昶興老師的全體合照


吳昶興老師講課

「歷史文化講座」海報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6

SARAWAK: Islamic Nation, Christian State


Sources: The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of Malaysia, 2010,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provided by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a total Christian population in the nation has recorded 9.2% in 2010, which is 2,617,159 out of 28,334,135 in Malaysia. Among a number of 2.6 million of that Christian population, 710,447 are living in Peninsula Malaysia, 853,726 in Sabah and 1,052,986 in Sarawak. In other words, a majority of 72.8% of Malaysian Christian residing in Sabah and Sarawak.

Sources: The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of Malaysia, 2010,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In Sarawak,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majority of 42.6% of people in Sarawak are practicing Christianity in their daily life. In other words, although Malaysia is well-known as one of the  Islamic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the state of Sarawak has a majority of Christian believers, instead of Muslim. The writer of "Jesus in Beijing" - Dr. David Aikman once i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talks about when a country reaches a critical mass of 25%, who are believing in anything, not necessary a religion like Christianity, it may change the society. It is because people from that particular group gradually hold the key positions in the governments,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Therefore, it is fair to make a statement that although Sarawak is a state in Islamic country, it is not necessarily for it as a state to have similar cultural, environment or constitution like other states have adopted in Peninsula Malaysia.

Tuesday, November 15, 2016

日本之「石敢當」

川崎站前「石敢當」
在日本神奈川縣的川崎車站前就可以發現一塊由沖繩(古時被稱「琉球國」)傳來的文化遺跡 -「石敢當」。早在明代洪武帝(1392年)應進貢國之求,下賜「閩人三十六姓」遷入琉球王國,傳授農耕技術,教導治國之道等。當時,遷移琉球王國的「閩人」就是指大多數來自今日以閩東方言區為主的福州人。這石敢當就是當時由福建引入琉球王國的中國文化之一,今日仍可在西日本地區,如沖繩,九州等區域得見。

石敢當背面解說文

在其石背面可見有此解說文:

中文譯文:
石敢當之由來

昭和四十一年(1966年)九月沖繩諸島因數次遭台颱極大破壞,其中宫古島之悲慘狀況被喻為蘇鐵地獄之說。川崎市議會決議超黨派之救援,並展開廣泛全市的救援活動。此碑為宮古島對救援活動贈送特產名石 - 洞石(Travertine)刻上石敢當(Sekikantau)作為返禮。石敢當出自中國古代強力無雙力士之名,刻上此三字建立於三岔路,十字路等為護身之習慣,傳入並擴展於沖繩南九州地方。此地建有石敢當為川崎市與沖繩的友好和文化交流連結之約,且為市民交通安全祈福。

昭和四十五年(1970年)九月一日
川崎市長 金刺不二太郎

由此可見,中日傳統與文化交流始於千年前。今日的中華文化已完全滲透大和民族的生活。為了提高兩族之間的友誼,除了政治談判活經濟合作以外,文化及歷史交流等亦是兩族之間的溝通內容之一,更有可能成為兩方和諧的因素之一。

Friday, June 24, 2016

《三省堂》曾姓古田城关天通公系 (1996年版)


家譜,又稱族譜,家乘,祖譜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係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特殊圖書,亦是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襲,事蹟而逐漸演變而來的。家譜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就其內容而言,皇家,貴族和平民有著不同的家譜記述,其記載的乃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係人物和事蹟等方面的歷史情況。

千百年來,中國人透過祖傳家譜得知祖先的起源,自身家族的由來。其中也很可能找尋同宗共祖的世係人的名人。曾姓族譜裡也記載了不少於中華歷史上的名人,其中就有曾參,孔子的弟子之一。曾參,字子輿,後來成為孟子之師,亦被後人稱為「宗聖」即繼孔子之後的主要儒家傳承者。
曾參 子輿 (前505年-前435年)
自曾參近兩千五百年以來,曾姓後人多次南遷河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遷入閩地的其中一支長居福建省古田,後來被稱為古田城關曾氏族人。以下是福建古田城關天通公係的曾姓族譜。
《三省堂》曾姓古田城关天通公系(1996年版)
全文)